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
“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促进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市场监管总局“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制订本规划。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促进会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以促进特种设备安全发展、节约发展、优质发展为目标,发挥社会组织动员力量,凝聚自身优势,秉持服务宗旨,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法治建设支撑有力。组织专家编撰《特种设备安全法实务全书》并开展普法宣传,有力促进了法律的贯彻实施。参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能转变顶层设计方案》及《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5项安全与节能技术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为电梯等特种设备地方立法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开展立法质量、实施效果的跟踪调查和综合评估,在促进法规标准体系完善、推进法治建设上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和公益宣传,积极营造依法治特的良好舆论环境。将电梯安全知识列入校本课程,共建“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实验学校”。联合央视制作《特种设备安全法》系列宣传节目,搭建社会化特种设备宣传平台。完成“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宣传任务,组织60余场公益宣传活动,共制作60余种、发放100万份宣传制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社区30余次、进校园100余场,受众2亿人次。
团体标准发展迅速。充分发挥首批试点单位作用,完成基础通用类2项、机电类6项、评价类3项等11项团体标准,其中《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超速及非操纵逆转保护装置动作的外接变频驱动试验方法》标准列入工信部2018年“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通用技术条件》《承压设备系统安全管理评价》等团体标准,在支撑政府安全监管、促进新技术应用、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及落实政府节能环保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好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设备节能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完成2项国家标准审议和《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国家标准立项。完成了国家标准委《特种设备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特种设备团体标准化工作国际比较研究》课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特种设备标准化体系和做好团体标准化工作的建设性意见。
技术服务成效显著。发挥社会组织优势,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抽查、鉴定评审、管理评价等方面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了全方位、高效率的技术服务。依托技术检查工作委员会,服务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20多个地方局,完成1932个取证单位、49个鉴定评审机构、55个锅炉能效测试机构等的监督抽查及核查任务。组建技术服务部,完成全国638个检验检测机构核准及天津、江苏等地273个相关企业行政许可的鉴定评审工作。服务安全生产,规范RBI检验,制定团体标准,完成20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近400套石化装置安全管理评价工作。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服务国家重大活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完成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大会等特种设备安全咨询与应急处置技术服务。通过帮助政府解决急难问题,提升了促进会在特种设备领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培训模式不断优化。联合南京工业大学共建了特种设备技术学院,依托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打造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科研资源丰富的特种设备人才教培基地。搭建特种设备远程教育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培训无缝衔接。与地方政府、检验机构、行业协会合作,创新开展基于质量提升的定制教培活动。发挥行业技术专家资源优势,创办特种设备质量提升高端讲座,满足各类人员教培需求。创建和发展了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服务新格局。
“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训检验检测人员11977人次,鉴定评审人员8741人次,安全监察人员3983 人次,作业人员12461人次,开展政策法规宣贯11271人次,远程教育培训5165 人次、82640课时。组织编制出版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ABC》《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概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承压类、机电类)等4部教材,组织录制完成的电梯等9部特种设备现场监督检查教学片,对加强市场监管基层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服务逐步拓展。搭建完成了为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服务的3个政府信息平台,“电梯应急处置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与60个城市实现了数据对接,接入135万部电梯运行数据,采集应急处置信息逾18万条。“机电类特种设备型式试验公示平台”收集型式试验报告近7万份,被海关等政府部门采信,实现了数据共享。“特种设备舆情风险防控平台”收集相关事故、突发事件等纪录近5千条。3个政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为政府在特种设备信息公开、风险防控、科学监管等方面提供了数据支撑。
促进会《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技术规范》等特种设备信息化系列团体标准,为各地建设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和发展物联网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技术准则。内部信息化建设日益成熟,促进会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平台得到了升级优化,为全行业和会员单位提供了及时准确权威的资讯服务,官方网站累计发布信息超2万条、点击率超1000万次,公众号累计发布信息超6000条,关注用户超4万个,极大地提升了促进会的社会影响力。
科技进步初见成效。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NQI)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典型工业设备质量提升评价方法、标准与示范》课题,针对压力装置系统和电梯系统分别研究形成了“质量要素分解-系统质量评价-质量隐患排查-关键部件和环节 NQI 质量提升”的综合方法体系,提出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提升解决方案。参加国家级《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重点攻关项目,与环科院共同完成了《京津冀区域中小型燃煤锅炉现状调研》课题,其成果包括团体标准《锅炉产品大气污染物测试导则》、“锅炉数据管理系统”, 有助于解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锅炉净化技术缺失、监管手段薄弱等突出问题。
跟踪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领域技术发展新趋势,组织专家完成了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钢制加氢反应器锻件”、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的“电梯乘运质量测试仪”、兰州兰石换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型(微通道)高效紧凑型焊接式热交换器”等6项科技成果技术评价和10余项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鉴定服务。通过科技成果评价鉴定,帮助会员单位解决新技术研发测试、市场准入以及推广应用等瓶颈问题,也为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奠定了基础。
节能工作作用显著。依托全国能源管理与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设节能分委会和特种设备能效提升工作委员会两个工作平台,开展特种设备能效基础研究、能效测试评价、节能工程示范、测试评价平台建设以及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完成了市场监管总局“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状况研究”课题项目,推荐了优秀锅炉节能技术与产品列入国家节能相关推广目录。
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环境保护部、原国家质检总局等七部委联合推进的“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工业供热系统和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促进项目”工作,开展针对锅炉安全监察及节能监管人员、锅炉能效测试技术骨干、企业代表的培训,总计1500余人。开展锅炉能效测试报告监督抽查和锅炉能效测试机构核查工作,完成71个锅炉能效测试机构审查、核查工作,以及43个能效测试机构近300份测试报告的监督抽查,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利用贡献力量。
交流合作成果丰硕。组织召开了中美工业锅炉能效标准研讨会、中美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环保技术与标准交流会。与西安热工院合作出版了ASME PTC4《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文版)并与ASME合作举办专题培训活动,颁发中美互认培训证书。与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组织开展培训交流、座谈调研、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的质量提升活动,实现了合作成果共享。
“十三五”期间,促进会将服务会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协调解决电梯行业“营改增”税制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为企业减轻税负约16亿元。组织会员单位捐赠价值70万元的资金和设备支持青海特种设备监察检验工作,对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石桥镇开展精准扶贫,为河南抗洪救灾捐款捐物。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在会费缴纳、培训服务、技术咨询等方面为会员减负800余万元。
促进会会员结构不断优化,凝聚力持续提升,特种设备领域中有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不断加盟,新增会员超过200家。“十三五”目标任务的基本完成和促进会获评全国性4A级社会组织,为促进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会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发展理念和思路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服务领域和能力与会员期盼仍存在差距,会员的获得感、特别是普惠性获得感还有待提高,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写入特种设备安全的相关内容,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发展承载着新的使命与任务。面对新形势,作为特种设备领域唯一的全国性、综合性行业协会,促进会必须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把握行业发展特点,找准切入点,聚焦着力点,为开好头、起好步谋篇布局。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必须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促进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厘清思路、优化布局、创新工作、完善机制,围绕国家发展总体要求,科学把握发展方向。
一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的发展。运用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充分认识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将安全内容纳入被服务对象的发展规划、运行管理、人员素质、文化建设、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中一起谋划,为会员、行业、政府、社会输出更具价值的安全服务,促进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
二是坚持守底线与拉高线相促进的发展。特种设备安全与质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支撑强管理、严监督、保安全的同时,需大力促进行业整体质量提升,实现更高水平的本质安全。要加快推进质量基础研究,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特种设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提档升级,推动质量安全水平攀登工程。以先进团体标准助力安全质量水平持续提升,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力求服务成效,实现保安全底线与拉质量高线的相互促进。
三是坚持保安全与促节能相协同的发展。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协同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环保工作。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拓展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减排相关标准的范围,由锅炉等承压类设备向特种设备全域覆盖。发挥现有制度优势,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制度的融合创新,促进建立安全状况与节能减排综合评价体系。在法规完善、标准研制、检验及测试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具价值的服务。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提升治理效能相衔接的发展。提升特种设备治理能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促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发展的理论支撑体系、法规标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文化建设体系。为此,需强化特种设备事业发展战略咨询功能,为支撑战略决策提供高水平服务。
五是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共同作用的发展。促进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主体为企业、动力在市场、行业是载体、法治是保障,需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巩固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在政府构建统一高效权威开放的新型监管体系过程中,促进会要主动作好改革创新的承接工作,以行业协会非营利性、强专业性、高组织性的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产(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三驾马车”工作格局的形成。
六是坚持国内与国际相融合的发展。在特种设备领域按照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支持国内特种设备产业聚集区与品牌提升示范区建设,面向国际市场培育更多跨国企业建设的国际产业园。推进焊接、无损检测等人员的政府许可准入逐步纳入职业教育序列,促进构建开放包容的特种设备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相关能力资格证书的国际互认,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
促进会已经步入发展新阶段,面临新机遇,肩负新使命,要紧贴大局、把握规律、直面问题、应对挑战,在创新中开拓“十四五”工作的新局面。
三、发展定位与主要目标
(一)发展定位
“十四五”期间,促进会将坚持“四服务、五促进”的根本宗旨,将“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作为建会之魂、立会之本、强会之基,将“促进安全发展、促进绿色发展、促进优质发展、促进创新发展、促进共同发展”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创新进取的立足点和着力点。
——促进安全发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特种设备领域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安全教育培训格局,打造全链条、全过程安全咨询的服务框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安全可控。建立支撑安全技术检查的长效机制,完善以法治建设为主线的安全宣传网络。
——促进绿色发展。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导向,推进特种设备绿色化转型,促进由能耗“双控”向排放“双控”的转变,推进新能源领域特种设备的技术进步,发挥第三方评价和团体标准的平台作用,探索特种设备绿色发展的国际合作。
——促进优质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质量分级评价服务,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特种设备行业技术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促进创新发展。创新工作机制、技术管理、服务模式,以及人才培育方式,围绕会员与行业需求,搭建平台、激发创新活力、优化资源配置,为特种设备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促进共同发展。发挥社会组织优势,探索特种设备领域国内国际合作新途径,巩固完善特种设备相关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在“三驾马车”工作格局中的作用,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促进行业整体进步。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促进会的技术服务及信息服务能力将迈上新台阶,在健全技术检查和能效提升工作架构的基础上,构建功能完善的标准化、教育培训、社会化宣传以及科技创新等4-6个工作平台。在整体发展上,使会员结构更优,核心业务更强,服务特种设备安全、节能、优质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会员获得感更加明显,努力将促进会打造成为服务特种设备相关会员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继续创建5A级行业协会,将促进会建设成为公正、规范、科学、诚信,具有优质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社会组织。
四、重点任务
(一)提高安全服务的新水平
1. 促进双重预防的标准规范和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隐患排查、风险管控、深度诊断、闭环整改及效果评价。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为提高特种设备及相关危化品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支撑。
2. 充分发挥“检工委”作用,通过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转型,优化技术检查工作机制,提高技术检查工作效能,“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20个省(市)2000家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促进政府安全监管效能提升。
3. 通过标准升级、后评估、大数据分析和组织化等手段,提升石化装置使用安全管理评价水平。拓展安全管理评价服务,延展到电力装置、加气站、城市管网等领域,“十四五”期间力争完成800套(台)装置的安全管理评价工作。
4. 针对液氢容器等新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展专家咨询、安全评估、技术鉴定及标准研制等服务。提升安全技术服务能力,探索开展使用单位智能化监测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技术研发及安全评价等工作。
(二)建设绿色服务的新高地
1. 以服务“双碳”目标为导向,依托“能效工委”和“节能分标委”,促进“绿色”特种设备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提高特种设备领域节能环保水平。
2. 搭建能效、环保测试综合服务平台,开展系统能效评价和产品能效分级,依托GEF项目培养高端节能人才,逐步建立健全产品检验、定型测试、在线监测和第三方评价等绿色服务体系。
3. 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双碳”软课题研究及节能环保相关科研攻关,组织实施先进“绿色”科技成果鉴定、工程示范和推广应用,重点编制特种设备相关排放标准,引导帮扶企业率先达到排放要求,推进能耗双控向排放双控转变,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三)发挥智能服务的新作用
1. 着力研制特种设备领域信息化团体标准,支撑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使用单位的智慧管理和政府部门的智慧监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为政府分类监管、信用监管等提供服务。
2. 大幅度提升会员智能化服务水平,重点开展信息服务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实现会员单位宣传信息获取的智能化,搭建会员管理、沟通交流、资源获取、会员评价和资讯宣传的智能化一站式服务平台。
3. 继续建设和完善面向行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探索业务板块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机器人车间等智能制造进程。加快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平台的升级,提高各类资讯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为电梯应急处置、气瓶充装监管和政府智慧监管平台以及行业内各类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开展行业数据的深度挖掘工作,针对信息化系统、智能应急设备、安全防护措施探索开展综合测评工作。
(四)拓展质量提升的新阵地
1. 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采用“质量诊断、管理评价、定制培训、专家辅导、效果评估”的全流程服务模式,开展面向制造企业、使用单位、检验检测机构的全方位质量提升服务。
2. 继续拓展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领域,提高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尝试非行政许可类别的特种设备相关合格评定工作,探索与国际知名认证认可机构的业务合作。
3. 围绕行业质量及管理现状,借助自身资源优势,对技术检查、管理评价、鉴定评审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企业提供质量分析报告,择机发布行业资讯信息、质量白皮书,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4. 发挥促进会平台优势,服务相关单位申报各级质量奖、专利奖及行业奖项,优先为会员单位提供资讯、申报、辅导、推荐的“一站式”专业服务。
5. 助力企业和地方政府开展特种设备产业聚集区、品牌提升示范区建设,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
(五)创建科技工作的新机制
1. 聚焦特种设备安全发展和节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NQI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联合会员单位深度参与《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等国家科研计划,培育NQI集成应用示范企业,在特种设备领域推动NQI服务与企业生产深度融合,助力新型材料、氢能装备、智能制造和智慧管理等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2. 紧贴高质量发展、“双碳”目标和智慧监管等国家发展战略大局,组织开展特种设备科技与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软课题研究。
3. 发挥促进会专家平台优势,通过人才引进、拓宽渠道和多元协作,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助力会员单位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4. 组建促进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开展科技项目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评价、科技奖励等工作,创建政府采信的权威的第三方科技成果鉴定平台。探索建立科技研发、专利保护、标准引领、检测认证、品牌培育为主线的科技成果应用机制和交流交易机制,促进特种设备行业技术创新发展。
(六)开创标准引领的新局面
1. 以标准服务引领和促进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特种设备标准化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互为补充、衔接配套、融合创新的新型标准体系。
2. 围绕“双碳”目标,进一步发挥节能分标委作用,承担更多国家标准任务,作好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拓展标准研制与宣贯实施的空间,积极争取主导制定国际标准。
3. 发挥团体标准对新技术反应迅捷及对政府、行业需求反应敏锐的优势,积极参与团体标准“培优计划”,推动团体标准政府采信进程,持续提高团体标准质量水平,加大团体标准宣贯和实施力度,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40项以上团体标准。
4. 发挥促进会专家及平台优势,培育推荐标准创新型企业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开展技术评估、帮扶及咨询等服务,塑造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行业标杆,培育特种设备领域高端品牌,协助政府组织实施企业“领跑者”制度。
(七)构建教育培训的新格局
1. 建立以岗位基础培训为主体、能力提升培训为重点、学院定制培训和远程网络教育为补充的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多元化培训教育体系,助力构建与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培训新格局。
2. 积极参与并推进人社部、教育部特种设备相关职业资格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特种设备技术学院影响力,推动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技能学历双提升,提升教育培训供给水平,促进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3. 强化教育培训品牌和服务意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定制教育培训品质,以智能化手段提升在线教育效能,以师资高端化、培训标准化拓展多元合作空间,稳步构建促进会高端教育培训的产业网络。
4. 夯实固有培训业务,开拓新兴培训领域。创新特种设备监察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模式,重点关注生产和使用单位特别是会员单位的人才培训业务,“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训各类人员5万人次。
(八)拓展宣传工作的新空间
1. 打造集策划、制作、展示为一体的特种设备专业性宣传资源共享平台,聚焦国家政策以及高质量发展、“双碳”和“智慧管控”等热点问题,为政府部门及全行业提供宣传的“一站式”服务。
2. 针对受众群体特点,采用新媒体、科普教具、VR等多种专业宣传手段,锚定八大类特种设备公共安全主题,重点打造以法治宣传为主线的社会公益宣传网络,继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3. 面向会员单位和市场需求,以多种媒体耦合制作为手段,以纸媒、网络、新媒体为载体,以新技术转化与推广应用为重点,开拓定制化宣传服务市场。
(九)开辟交流合作的新路径
1. 巩固和发展与国外组织间现有的合作模式,聚焦先进技术、高端标准与合格评定,探索制定共同标准;开辟与国外新兴市场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会员探索建立海外特种设备产业基地,助力中国产品走出去。
2. 开辟与国内机构、企业深度合作的新路径,以“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成果共享”的原则,打造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质量提升伙伴关系,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
3. 搭建行业交流平台,组织特种设备高端专业技术交流活动,开展技术能力评价及比对,结合公益论坛、会议研讨等形式,促进行业技术、管理进步及高质量发展。
4. 组织特种设备相关主题展览,结合行业交流活动,重点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及新研发成果,探索建立特种设备专业会展品牌的途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示范带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员素质不断提升、队伍不断壮大,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二)完善平台建设
加强秘书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完善检工委、能效工委等工作机构的制度建设,加强特种设备技术学院及专业委员会能力建设,搭建和完善专业化工作平台,统筹推进安全与节能发展的支撑工作。
(三)创新合作机制
进一步畅通服务会员的信息通道,建立服务效果反馈和服务满意度评价机制。完善服务特种设备相关机构的交流沟通平台,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责任同担、协作发展的工作格局。
(四)开展战略咨询
加快现代社会组织的建设进程,组建促进会战略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多元化顶级专家的作用,对特种设备领域及促进会未来发展提供战略决策咨询,为促进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五)加强能力建设
引进专业人才,创新员工培养、干部选拔、职级晋升等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部门协同合作,实现工作流程数字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建立健全会员诚信体系、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促进会各项工作和活动的会员单位予以相应奖励。